核心内容:2025年,我国城市交通设施管理向慢行系统倾斜,通过非机动车道拓宽、路权保障与设施完善,推动“慢行友好型”城市建设。

实践案例:北京市规范设置非机动车道293公里(设置率达90%),人行步道铺设总里程476公里(设置率达79.8%);山东省通过立法明确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(不低于2.5米),并在交叉口设置“二次过街”安全岛。此外,多地推广“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”“彩色铺装车道”等设计,提升骑行安全性与辨识度。配套升级:结合轨道站点增设非机动车停车区(如北京8.17万平方米、全国超5万个车位),并配套充电设施(部分站点提供电动自行车换电服务);在商业区、学校周边等高频使用区域,设置遮阳棚、休息座椅等便民设施。社会价值:慢行系统的优化,不仅满足了市民“短途出行”“健身休闲”的需求,更减少了短距离机动车使用,降低了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,是“以人为本”交通理念的生动体现。